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图片,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无码av,加勒比中文字幕无码不卡

康定市俄達門巴村積極探索“黨建+發展+文化”的鄉村振興模式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09 14:05:32 編輯:龐捷 點擊:
近年來,康定市聚焦牧業村優勢與劣勢、長處與短板,精細精準指導呷巴鄉俄達門巴村積極探索以“黨建+發展+文化”為主要模式的牧業村鄉村振興發展之路,穩步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精心勾勒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牧區全新圖景。
呷巴鄉俄達門巴村也成功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四川百強名村”“四川省四好村”和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黨建為“先”,讓基層組織成為鄉村振興“主心骨”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康定市堅持把組織振興作為俄達門巴村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
堅持“黨建+服務”,按照“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標準,選拔7名“能人型”“示范型”人才進入俄達門巴村“兩委”,嚴格執行支部書記聯系支委、支委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三聯”機制,每名黨員干部聯系帶動8-10戶家庭,擔任群眾的思想引導員、產業指導員、穩定指戰員、就業保障員,精準提供矛盾調解、產業發展、文明培育、務工就業四大服務,徹底打通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堅持“黨建+人才”,充分發揮黨支部組織力和致富帶頭人“領頭雁”作用,依托“雙培雙帶”黨建先鋒工程,大力推行“黨支部教育+帶頭人領路”的“新型牧民”培養計劃,積極對接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省中華職教社等幫扶單位,培訓黨員、致富帶頭人60余人次,有效提升黨員綜合素質,增強致富帶富能力。
堅持“黨建+治理”,標準化建設村級綜合維穩中心,創新推進“1+N+5”鄉村治理新模式,即在村支部的堅強領導下,村級各個組織參與,依托矛盾調解、應急救援、文化宣傳、先進評選、勞務服務5個工作制度,積極幫助群眾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幫助過路游客解決困難,合理安排未就業人員到在村企業和公益性崗位務工,定期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定期評選表彰先進典型,構建起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礎、智治支撐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格局。
發展為“要”,讓特色產業成為鄉村振興“動力源”
產業興則農村興,產業旺則百家旺。康定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俄達門巴村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不竭動力。
村企聯姻發展旅游產業。發揮旅游資源富足優勢,成功引進木雅澤朵旅游公司,公司投資2億元打造木雅圣地景區。按照“村集體+企業+群眾”的模式,建立“景區共建、發展共贏、利益共享”管理機制。村集體將閑置土地、草場等自然資源入股景區,和企業商定收益按照2:8比例分紅,村集體每年保底分紅85萬元;將全村49套牧民閑置定居房以每套5萬元的價格租借企業;景區優先安置本村牧民在企業酒店、游樂項目、保安等服務性崗位務工。截至目前,景區給全村帶來收入已經超過1600萬元。
巢引鳳發展牧業產業。大力發展現代化畜牧業,堅持一手抓牦牛規模養殖提升,一手抓龍頭企業帶動。先后3次協調省農業廳專家學者來村開展養殖技能培訓,提升牧民科學養殖技術水平,促進全村牦牛養殖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全村牦牛養殖規模擴展至1.3萬余頭。按照“企業+合作社+群眾”的模式,成立牦牛奶專業合作社,投資200萬引進奶制品企業藍逸公司,在村新建奶站定向收購全村牦牛奶,形成牦牛奶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村集體每年保底分紅8萬元,公司每年收奶70多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搶抓機遇發展路沿經濟。充分發揮全村主體在318國道折多山段的區位優勢,結合318最美景觀大道打造和“五片四線”城鄉提升工作,按照“1+N”的產業思路布局路沿經濟,一方面積極爭取資金,完成折多山埡口綜合服務區項目建設,并承包給企業經營管理,村集體每年分紅40萬;另一方面積極整合資金,提升改造14個集加水、餐飲、購物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服務點,增強最美景觀大道綜合服務功能,每個服務點平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文化為“魂”,讓鄉風文明成為鄉村振興“助推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康定市堅持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俄達門巴村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
狠抓群眾道德提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實施“潤育工程”,依托農民夜校、集中培訓等載體,每年創新舉辦“道德課堂”6期,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評選表彰“文明衛生家庭”“學習型家庭”“孝順家庭”15戶,制定村規民約“10要10不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引導牧民學禮尊禮,精準構建以村規民約、道德宣講、先進評選等為基礎內容的牧民道德建設工程,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狠抓文化陣地建設。加快推進村級文化中心建設,配套活動健身器材、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中心,組織村內24名牧民成立“木雅雪蓮”舞蹈隊,依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聯動機制,堅持每周開展1次木雅鍋莊表演等文化活動,季度開展5次圖書、電影、小型文藝演出等流動文化服務,村級組織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1+3”的宣教和文藝、學習、體育功能不斷完善提升,實現鄉村文化既“送下去”,又“種下來”。
狠抓生活方式轉變。積極推進俄達門巴鄉村提升計劃,充分利用“牧民夜校”,組織牧民學文化、學政策、學風氣、學習慣,并依托廁所革命以及庭院改建等工程,完成全村所有牧戶衛生廁所建設,改建庭院15戶,“三改一建”5戶,新建路燈112盞、垃圾池1個,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筑牢鄉風文明的底色。如今俄達門巴村牧民的文化生活從以往在家誦經念佛,到現在積極參與賽馬比賽、文藝匯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先進的思想觀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斷形成。(張國梅)